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通过“双向衔接”以及多方合作提升衔接质量,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促进其身心健康及终身发展,2024年4月17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祥和分园联合政通小学、新华社区、家长代表共同开展以“对话联动共探讨 同心共育助衔接”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
幼儿活动研身心
在和煦的阳光下,政通小学的老师代表、新华社区代表、祥和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代表们来到操场上共同观摩大班孩子们的早操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
大班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精神风貌,他们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每一个表情都透露着认真与投入。这样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自信与阳光,更是为入学身心准备打好基础。
大一班的孩子们一起化身“小精灵”,穿山洞、躲铃铛、避地雷,再小心地躲开“巫婆”,最后将种子运回家。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孩子们掌握了弯腰半蹲跑的动作要领,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积极向上的快乐情感。
大二班的孩子们应“螃蟹奶奶”的邀请一起参加运动会,模仿螃蟹的样子,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胸、背、头、手夹球走,并一起合作接力。在欢乐的游戏中,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在场观摩人员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表示赞赏。
集教观摩观能力
青年教师何敏娣展示了一堂大班音乐韵律活动《小豌豆和大青虫》。何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孩子们进入活动,根据故事情节,孩子们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豌豆的成长、看到大青虫后表现出的害怕以及击退大青虫的喜悦。随着游戏的阶梯式挑战,孩子们不仅提升了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达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倾听与合作的良好习惯。观摩人员现场感受了孩子们在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在有趣的音乐韵律活动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案例分享论适应
来自温江区政通小学的优秀教师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向大家分享了针对幼小衔接的教育建议。
语文教研组长钟方梅老师分享了《你好,倔强的小孩》的故事,从关注幼儿心理出发,通过家校社共育模式让孩子融入集体,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语文教研组长雷春叶老师做了以《做时间的管理者》为主题的分享,从感知时间、认识时钟、合理计划等几个方面讲述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与作息。
语文教师汪柯吟老师分享了《从幼小衔接中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聚焦从课堂礼仪、课间礼仪、卫生礼仪、用餐礼仪、路队礼仪五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助力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研讨交流助衔接
教师·教学相长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工作,如何让幼儿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小学低段孩子在学习方面常出现什么问题?需要幼儿园有针对性地进行哪些方面的配合?围绕来自幼儿园一线教师的问题,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一致认为:一是要培养幼儿的入学兴趣,锻炼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二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时间观念;三是要提升前书写能力、倾听能力的提升等。
家长·交流进步
关于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代表们提出现阶段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例如:哪些方面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怎么样杜绝超前学习?家长应配合做好哪些衔接工作?政通小学和祥和分园的老师们为家长们提出了科学、专业的建议:一是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家长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入学期待;三是要配合学校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四大准备。
幼小始于心,衔接始于行。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在“小而精”的主题研讨中共同确定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社区、家长所需要做的准备,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将继续扎实推进,期待通过“家园校社”四方联动,合力共筑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